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经济发展要高度融合,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实现清洁发展、低碳发展、安全可持续发展。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在很早就提出天人合一,和谐发展的思想,这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而懂了《易经》的道理,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会有什么意义呢?随着科技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易学越来越受到中外科学界、文化界的重视,西方学者称之为“一部奇妙的未来学著作”。
“首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暨第22届国际易学大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生态文明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共荣、共同发展,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发展道路。
大会执行主席高燕在接受采访时说,工业文明的发展,使人类在现代文明中获得物质享受的同时,也遭到大自然对人类文明的惩罚,地球是全人类的,人类要想更好的生存,必须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易经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含有人与大自然溶为一体和谐共存的思想。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是唇齿相依,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任何违背自然法则,破坏人与环境关系的行为,都将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居于这种考虑,我们要运用这次国际会议,积极建言献策,用生态智慧深入研讨,为发扬中国传统文的化光大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文化是生态的灵魂,生态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生态文明中做出过重大贡献,要深入发掘生态文明资源,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来自国内外的学者专家将在研讨中,为生态文明发展提出建设性思路,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和学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