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工程 >

十年之后——祖庙万福台又唱大戏

时间:2013-05-10 11:28 作者:樊子轩
来源:文化信息网
【字体:
昨日下午,由佛山粤剧院打造的精品粤剧《小凤仙》在祖庙万福台上演,当清亮明媚、婉转悠扬的唱声从万福台飘出时,不少老戏迷不由得打着节拍哼唱起来;当武生由后台跃出,翻出几十个筋斗时,也博得台下阵阵掌声……时光在这里凝住,此情此景,仿如几十年前万福台下品茗赏曲的美好时光。

  殊不知,完整的粤剧演出,万福台自2003年之后未曾有过。

  万福台作为珠三角最古老的戏台,一直是粤剧的“审戏台”。据历史记载,只要是戏班组成之后,首场演出都是在万福台上举行,通过之后才可以到四乡巡演。外地来的戏班要想在佛山演出,也需要通过万福台的演出才行。但这样的“规矩”,在市场发展的影响下已不复存在。据介绍,除了祖庙方面在节假日邀请本地剧团、私伙局演出折子戏、粤曲之外,基本不见粤剧演出。没有票房收入、戏台设备不能承受现代化要求成为阻碍万福台演大戏的重要原因。

  文化专家认为,目前万福台已经从“戏台”减弱为“唱台”,长此下去,他担心将削弱粤剧的影响力。

  现场:万福台重飘粤韵戏迷心醉

  昨日下午,万福台上演出粤剧《小凤仙》。这部粤剧于去年年底在佛山公演,舞台上的演员虽是民末清初装扮,但唱腔与身段依旧传统,结合影视乃至生活等大胆创新的元素博得了阵阵掌声和欢笑声。演员们身后,古香古色的万福台,让人有时光倒流之感。

  老戏迷林伯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以前,祖庙是免费开放的,到了上世纪60年代后,祖庙才开始收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万福台经常开戏,我们总是有很多戏可以看。加上到万福台看戏是免费的,所以人特别多。那时候上万福台演粤剧的大老倌也特别多,凡是晚上有戏开,我们都要提前到万福台前霸位。”他说,现在他还是最喜欢到万福台看戏,但发现基本都是唱折子戏或者私伙局演绎粤曲,要看一台原汁原味的大戏,基本没有。

  分析:没钱赚“浇灭”剧团的诚意

  万福台演出缘何日渐沉寂?祖庙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市民只需花20元进入祖庙后,到万福台前看演出就不需额外收费,没有票房收入,剧团都不愿意前来。除非是文化部门安排的演出,才能在万福台上出现。“本地剧团的首演现在都会选择在琼花等其他售票的影剧院,而外地的剧团如果没有经费支持,更不会到这里来演出,因此要看到粤剧作品就很难。”该相关负责人透露。

  另外,万福台是否因承受不了众多现代设备而不适合演出粤剧?祖庙博物馆馆长凌建表示,万福台与正规的舞台没法比较,很多效果都呈现不了,只适合演出粤曲。“但万福台是粤剧最好的传承之处,我们也会想办法邀请一些比较小型、精致的剧目过来演出,利用好这个平台。”

  追溯:近10年已难觅粤剧演出身影

  历史上,万福台对粤剧的发展起过重要的推动和引领的作用,它是广东省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戏台,如今世界各地粤剧团体仍将万福台视为粤剧之源。

  据介绍,整个明清时期,本地只要是戏班组成之后,首场演出都是在万福台上举行,通过之后才可以到四乡巡演,而外地来的戏班要想在佛山演出,也需要通过万福台的演出才行。所以,当时万福台被称为“审戏台”,秋收之后到春节或三月三北帝诞前后期间,万福台上好戏连台,涌现大量因踏足万福台而走红的大老倌,成为粤剧演出的最权威的聚集地。

  但不少戏迷感叹,很久没有在万福台看过完整的粤剧演出了。记者向祖庙方面求证,据工作人员回忆,此前的一次粤剧演出,恐怕要追溯至2003年11月,新加坡敦煌剧坊一众演员来此演出英语粤剧《清宫遗恨》。这近10年来,万福台的常规演出都是祖庙的一些大型活动及每周的固定表演,内容基本都是折子戏(粤剧选段)或粤曲,且珠三角大佬倌主演的新剧,基本在万福台找不到踪影。

  建议:不应把“唱台”变成“戏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化专家表示,万福台自1949年后就鲜有演出戏剧,2001年是万福台自重新开锣唱戏的年份,当年邀请了罗家宝、倪惠英等大佬倌前来演出,门票设置为200元每位,但依然一票难求,5场的演出全部爆满。而今,戏台只见私伙局身影不闻大佬倌声音。他认为,主要还是思考与认识上的不足。

  “万福台在全世界广府华人心中的地位一直没有变过,但这样下去,难免削减了粤剧发源地的影响力!”他提出,现在主要都是用万福台唱粤曲,粤曲跟粤剧是两个范畴的事情,粤曲只有唱没有演。万福台一下子变成了“唱台”而看不到戏,已经丢失了它最根本的功能。“佛山是粤剧发源地,大家到万福台看戏,一看只有私伙局在唱,代表不了佛山的粤剧水平”他建议,应该更多的给与策划和思考,重新恢复古戏台的演戏的功能。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