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工程 >

2020年北京将建成重大国际影响力文化中心城市

时间:2013-04-24 16:31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字体: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委宣传部获悉,《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审议通过。《意见》从五大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指出到2020年,把首都建设成为在国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名文化中心城市。

《意见》包括五大要求: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明确目标任务,加快改革发展,建设好国家文化中心;实施思想道德引领战略,践行北京精神,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和改进首都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导。

北京市提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按照计划,到2020年,北京要建设成为全国文化精品创作中心、文化创意培育中心、文化人才集聚教育中心、文化要素配置中心、文化信息传播中心、文化交流展示中心,发挥好首都文化中心的表率引领作用、辐射带动作用、提升驱动作用、桥梁纽带作用、荟萃集聚作用。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鲁炜指出,2020年目标是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结合北京市实际提出的。

-数说

☆6个中心

全国文化精品创作中心、文化创意培育中心、文化人才集聚教育中心、文化要素配置中心、文化信息传播中心、文化交流展示中心。☆18%

率先建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8%,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100亿

建立北京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统筹资金100亿元,用于支持首都文化发展。☆500家

打造骨干企业和文化航母,着力培育500家骨干文化企业、100家文化上市公司、50家百亿级文化企业集团、3至5家千亿级文化企业集团。☆100人

实施“百人工程”,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文化名家和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对突出贡献者授予首都人民艺术家称号。

>>发展现状

——首都经济服务业主导格局总体确立,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文化创新日益成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强大引擎。

——首都社会转型加速,社会利益诉求更趋多元,市民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文化引领日益成为促进首都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撑。

——首都城市布局和形态走向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文化作用更加凸显,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成为社会各界的热切期望,文化塑造日益成为提升首都城市品质和形象的巨大力量。

——首都开放程度日益扩大,世界更加关注中国、关注北京,增强首都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提升国家形象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标志。


>>发展目标

——思想道德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城市文明程度居全国前列,城乡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城市文明形象充分展示。

——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率先建成高水平、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一批国家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文化体制活力迸发。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文化体制机制,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更加协调,成为体制机制创新策源地,不断创造新鲜经验。

——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率先建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8%,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城市文化魅力彰显。展现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风貌和独特城市魅力,逐步恢复古都壮丽景观,充分发挥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着力聚合浓郁京味文化,城市建设文化品位明显提升。

——文化名家精品荟萃。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不断涌现,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原创中心、展示中心和国家优秀文化产品生产中心,“北京创意”、“中国创造”成为首都文化的鲜明标识。

——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现实竞争力,文化的信息化、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充分发育,文化科技融合机制不断成熟。

——文化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加强国际国内合作,文化交往交流中心地位更加凸显,使首都成为展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平台,成为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窗口,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基地、桥梁和纽带。

>>发展举措

两大战略:实施思想道德引领战略,践行北京精神,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九大工程:(一)实施文化精品工程;(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率先建成城乡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工程;(四)实施文化创新工程,激发体制机制活力;(五)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工程,率先建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六)实施文化科技融合工程;(七)实施网络文明引导工程,科学建设和利用互联网;(八)实施文化名家领军工程;(九)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

“北京精神”需内化

【意见】实施思想道德引领战略,践行北京精神,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解读】“北京精神”是北京的城市之魂,是全市人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共同精神家园,是深化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是首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事关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必须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下一步将成立北京精神宣传践行工作指导小组,统筹协调相关工作,组织实施重大活动。开展北京精神的理论研究,挖掘、阐释北京精神的思想内涵,把“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融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使北京精神家喻户晓、人人践行,内化为全体市民的价值认同和精神追求。

晨钟暮鼓景观再现

【意见】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工程,彰显古都文化魅力。

【解读】北京的魅力可能某种意义上体现在古都的韵味,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将积极推进中轴线申遗工作,重点抓好南北中轴线、朝阜大街“一轴一线”建设。严格控制名城地区新建重大项目。恢复永定门瓮城和外城东、西角楼及内城西南角楼等名城建筑,整治钟鼓楼周边环境、再现晨钟暮鼓的历史景观。在保护“物”的同时,强化对“文”的保护和利用。深入挖掘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发挥孔庙、国子监等在国学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旧城保护和老字号、名人故居、胡同、四合院、会馆、历史宗教建筑等的修缮保护与合理利用。推进皇城文化、宣南文化、运河文化等的挖掘利用,对前门地区传统商业店铺进行有机更新,提升琉璃厂、大栅栏等传统商业文化街区功能,推动形成国家级老字号聚集区。恢复一批北京老字号演出场所的功能。

每年统筹百亿资金

【意见】实施文化创新工程,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解读】文化管理体制方面,按照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要求,组建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统筹规划和实施文化改革发展相关工作,负责文化投资、资本运作、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大文化项目、重点文化工程的规划立项和组织实施。建立首都文化资源创新中心平台。成立全市重大文化项目推进办公室。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法规,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度,坚持“扫黄打非”,营造安全的文化市场秩序和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

在知识产权方面,将设立北京版权保护基金,完善数字版权保护平台等,大力推进“正版工程”、“远航工程”、“护航工程”、“科技维权工程”。鼓励引导各类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加强文化领域的服务,鼓励规范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发展,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信用保证机制。

建立北京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每年统筹资金100亿元,用于支持首都文化发展。启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担保基金等,支持内容生产、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和渠道拓展。推进文化金融创新,促进文化和资本市场全面对接,构建满足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文化企业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采取项目资助、贷款贴息、股权投资、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文化设施向城南倾斜

【意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率先建成城乡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解读】公共文化发展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未来北京在硬件上,将推进国家美术馆新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国学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北京博物馆中心区。发挥好国家级文化场馆的功能,支持国家音乐博物馆、中国出版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设,积极争取新的国家级文化设施落户北京。在天桥和天坛地区集中规划建设首都核心演艺区,打造亚洲演艺中心,展示全国优秀剧目,汇聚世界艺术精品。推动完成奥运博物馆、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北京国际戏剧中心、首都图书馆二期、北京儿童文化艺术中心、北京歌舞剧院剧场、北京美术馆、首都交响音乐厅、北方昆曲艺术中心等一批市级和区县级文化设施建设。

公共文化设施将向城南地区、城乡接合部、重点新城、新建大型社区及农村地区倾斜,优先安排涉及基层和农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

加大对城乡公园、文化广场和各类公共场所的投入。加快街道级文化休闲中心、郊区城镇数字影院、“八网合一”、数字文化社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建设,实现建管并重、资源共享。在北京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建立博物馆、民俗馆、文化中心等社区文化设施。推进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并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发挥文化品牌效应

【意见】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创新文化产品生产机制。

【解读】北京将着重办好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相约北京”联欢活动、北京国际图书节、北京国际摄影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北京国际书画双年展、北京国际芭蕾舞比赛、寻找北京最美丽的乡村等活动。

产业布局分三中心

【意见】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工程,率先建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解读】在产业布局方面,以首都功能核心区和朝阳区、海淀区为中心,优化产业布局,集中力量建设好海淀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区、朝阳CBD-定福庄传媒走廊、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通州新城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集聚区。

加快建设国家广告产业园、北京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园、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中国动漫游戏城、798和宋庄艺术区、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等。推动首钢旧厂区、北京焦化厂转型利用。

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兴建书店、剧场、影院等文化设施。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进一步丰富文化市场,培育文化消费。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低价场次或门票。

引导文化设施和重要交通节点周边配置便民商业设施,推动文化产品销售和服务向大型购物中心、售卖场及大型社区延伸。

整合现有新闻网站、理论网站资源,加大主流网站建设,做强骨干网络文化企业。推行互联网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制度,科学利用管理微博客,发挥“北京微博发布厅”等平台引导舆论的作用,健全和完善网络发言制度。建立完善新兴媒体行业的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探索网络虚拟社会的法制建设。

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大量的文化人才,要多渠道吸引海内外优秀文化人才来京创业,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采取股权、期权、年薪制等多种方式,激励文化创新人才。

鼓励艺术院校与社区结对建立艺术实践基地,支持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设立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对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报考文化部门公务员、相关专业研究生实行定向招录。
 

扶持政策延长五年

【意见】全面落实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

【解读】这将给文化企业在财政方面带来利好。本市将加大财政投入,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五年。

从财政支持、土地供应、税收优惠、金融创新、企业认证、股权激励、市场准入、项目落户、人才保障等方面探索实行先行先试政策。

建立重点文化创意企业认证机制。支持以净资产、知识产权或股权、债权方式出资设立文化企业或集团。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接,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