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专题 >

中国文化进万家工作委员会主任武振江演讲内容之七

时间:2018-08-28 10:44 作者:武振江
来源:未知
【字体:
                                在中小学法治教育读本进亳州活动上的演讲
 
  尊敬的领导和各位来宾,大家好:
  很荣幸受邀请出席本次活动,接到这个通知,我们正在研究关于法治文化融媒体和法治书画活动的事情,我忙里偷闲的翻阅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资料,感觉到这个活动的意义很重大。我思索良久,希望在青少年普法学法与中国文化进万家上面讲几句心得体会,一是我不是专门学习法律的,在法治知识上比较匮乏,当着这么多法学方面的权威不免班门弄斧;二是我作为一个文化传媒方面的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把普法宣传推广开来,所以“青少年普法”和“法治文化”我觉得这样的题目范围容易和自己的学识能关联起来。讲得不周之处,希望大家海涵。
 
  青少年作为我们未来社会的主人,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我国未来建设成法治社会的伟大使命。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众所周知,一个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平常的坚持,只有平常认真学习和践行,才能形成习惯,从小事做起,容易做,从小学习法治文化知识容易接受,便于接受,年轻人正处于对社会的认知和模仿阶段,从法制的角度树立起自己的行为规范,能够在约束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减少社会矛盾。国学大师梁启超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现在我觉得应该把少年知法守法则国家知法守法,少年文明高尚则国家文明高尚
 
  作为文化传承上,也应该把法治文化作为重要的一页,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和文化进万家上进行体现,作为重要的内容全国进行推广。生硬的法治知识人们接受起来比较抵触,把艰涩教条的法治内容通过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体现出来,可以起到很好的普法效果。而这次的中小学法治教育普法读本进亳州开创了普法宣传的新形式,利用社会文化机构运作,通过捐赠中小学法治教育读本,配合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方式,把普法宣传工作送到了安徽亳州,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地起到:关爱少年,普法先行。这种普法效果让人耳目一新,值得研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要求法治宣传教育“要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宣传实效”,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中小学法治教育普法读本进亳州,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文件指明了宣传对象和宣传要求:其中,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领导干部和青少年。
坚持从青少年抓起。切实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制定和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确保在校学生都能得到基本法治知识教育。完善中小学法治课教材体系,编写法治教育教材、读本,地方可将其纳入地方课程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范围,在小学普及宪法基本常识,在中、高考中增加法治知识内容,使青少年从小树立宪法意识和国家意识。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加强法治课教师、分管法治教育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培训。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在开学第一课、毕业仪式中有机融入法治教育内容。加强对高等院校学生的法治教育,增强其法治观念和参与法治实践的能力。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网络建设。
  文件指明了我们法治宣传对象,青少年是重要的宣传教育对象,充分说明规划文件对青少年普法知识的重视。而我们这次的中小学教育普法读本,正是为了执行七五普法宣传精神。通过此次活动能够唤起更多的青少年、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投入到普法宣传中来。
 
  大家都知道在2017年的春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提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文件中把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做了总结,其中,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都紧紧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追求。而这些核心的理念为我们法治文化普及推广可以起到很好的精神引领作用,
 
  中国文化上,传统美德是法治文化可以融入其中的重要内容,文件中指出“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美德是一个人内在的灵魂,一个高度崇尚美德的社会是一个幸福的社会,是一个社会矛盾被融化的社会,是一个人人讲文明让人身心愉悦的社会,是一个法治文化井然有序其乐融融的社会,是一个让人向往的社会。而美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精神内容。把美德文化与法治文化的高度融合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社会风貌。而我们安徽历史上有美德的人物就不胜枚举,其中著名的包青天就是我们的典型代表,宋朝的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充分说明了一把个人美德和法治文化相融合的典型代表。
 
   “中华人文精神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而这些,恰恰不是靠单纯的法律法规可以解决的,利用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很好的把德育教育和法治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起到在传承发扬优秀文化的同时,促进了法治文化建设。中国古言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充分体现了我国在法治文化上的先例,也道出了社会的准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其中在第17项中明确提出——加强文化法治环境建设。修订文物保护法。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公共图书馆法等相关法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有关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在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城乡建设、互联网、交通、旅游、语言文字等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内容。加大涉及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律法规施行力度,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各行政主管部门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联动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依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形成礼敬守护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法治环境。各地要根据本地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现状,制定完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体现了国家通过法律措施鼓励引导文化发展的精神,在做好文化传承的同时,坚持法治文化意识,指导在文化传承中懂法用法的观念,为很好的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法律准绳,有法可依的开展文化传承。
 
   最后,能够在烈日炎炎的夏季来到我们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出席这次活动,感受非常深刻,良好祝愿亳州人民生活幸福,亳州城市未来更美好,希望亳州在不远的将来率先建设成为全国闻名的“文明法治美德盛行”的优秀城市!贺中小学普法教育读本进亳州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