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顾问 >

倪进祥--中国书协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副主席

时间:2023-06-05 15:00 作者:紫轩
来源:倪进祥工作室
【字体:
倪进祥--中国书协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副主席


风骚气派砺军魂
——记当代青年军旅书法家倪进祥
李燕燕
 
人物小传:倪进祥,男, 1972年10月8日出生,安徽无为人。1991年入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解放军书法创作院艺委会委员、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总后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书法家。主攻章草,擅长自作诗联。其作品30余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书展,在全国第五、六届中青年书法大展中连续获奖,在全国第八届书法大展中获“全国奖”,并多次在全军获一等奖。出版个人专集5部。曾先后被评为 “全国军地两用人才先进个人”、“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全国先进个人”、“全国送欢乐下基层活动贡献奖”。2010年8月被总政评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有作品被选送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韩国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曾应邀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讲学。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曾专题报道。曾荣立二等功4次,三等功2次,2次荣膺学雷锋银质奖章。其书法艺术得到启功、沈鹏、张海、欧阳中石、李铎等名家好评,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倪进祥--中国书协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副主席

最初知道倪进祥,是从看到他的一幅作品开始。彼时我才开始修习书法,几乎还没接触过“章草”,区区十个大字竟然费了好些功夫方才认全。只是后来修习愈深,俞觉书法之妙,愈爱上这“艰涩”的书体,视线也落到了堪称“书坛新锐”的几个人身上。其中就包括倪进祥,这个好评与争议参半的青年军旅书法家。
介绍倪进祥,就得先介绍章草。章草,即是隶书的草写,是今草的源头。其主要特点是字形扁方,取横势,结体简约,虽有牵引勾连,但字字独立,并保留较多隶意。揽卷观阅倪进祥的书法,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个性鲜明、风格独具、雄浑遒劲,具有强烈的视觉亲和力。他的章草以草隶笔意为之,注重横势,笔势相连,笔意连贯,气畅韵足,结体奇崛,美而劲健,力厚骨劲,于【平复帖】、【急就章】、【十七帖】诸经典得韵致,又兼取当代章草名家之新探求。看似漫不经心,信笔纵横,实则胸有成竹,从力厚骨劲、天真烂漫之中弥漫着洒脱、恣肆、奇诡与练达。把经过悟解而且深有领会后所把握到的物象之神,转化而为内在的意象,以至外化为作品的形象之神,带给观赏者有细细品味、把玩的余地。在我看来,颇有些“厚古而不薄今,熔古而铸今、推陈而出新”之韵味。

倪进祥--中国书协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副主席

许多看好倪进祥的人说,他的艺术实践为当今章草艺术艺术新开了一扇窗,请看——
——以独特的三指单勾悬腕执笔法和自撰诗词楹联入书的创作特点,融入对军旅生活的独特感悟和献身使命,报效国家,热爱人民的军人核心价值观。
——借鉴袁隆平杂交水稻原理,运用儒、道、禅“三元”的审美理念,创造出独特的章草风格。
——善长即兴撰联,以对联示人,先后为中央领导和军委领导,以及全军将士撰写嵌名联1000余副。联句用典含蓄、气势恢宏,展军人襟怀与风骨,被军内外赞为军营中的“林大秀”。
作为一个40刚出头的军人,他的军绿之旅如此点缀——
  ——曾先后受到刘华清、张震、张万年、迟浩田、曹刚川、郭伯雄、徐才厚等7位军委副主席亲切接见
——笔墨丹心寄丹青,中国书法家协会最年轻的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全国青联委员、总后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创作员;每一步前行,内心都充满感恩,感恩军旅、感恩这个时代,数年来一直坚持着以自己手中的笔回馈社会、感恩人生;与此同时,亦伴随种种评论猜测,唯有以事实窥知。

  倪进祥--中国书协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副主席                  

志难挫,上下求索学艺苦
茅屋下,一位约莫七岁的男童,用稚嫩的手指蘸上清水,对着已经被翻破、发黄的毛笔字帖,一板一眼地临摹着。不知不觉中,经年的磨挲留在石碑上的痕迹已清晰可见。。。。。。
1972年10月,倪进祥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的一个贫穷农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的哥哥姐姐小学没读完便辍学,与父母一道挑起生活的重担。“每每看到哥姐充满期待的眼神,我总是像捧起珍宝般捧起书本,我是多么珍惜我的一切学习机会呵!”
无为县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自隋朝始建以来,已有1400余年历史,宋代曾与临安扬州寿春并称“全国四大名城”;在无为这个文化古城,书法各家在此皆可觅。受此熏陶,倪进祥自幼便酷爱书法。买不起笔墨纸砚,就大着胆子,请哥哥和他一道,趁着黑夜,从荒凉阴森的坟地里抬回大墓碑当纸,用手指蘸水在墓碑上学写字,连续五年,从不懈怠。
那时,村里有一位教过私塾的老先生特别擅长书法,倪进祥就“盯”上了这位老人。他每天放学回家,主动帮这位老先生劈柴担水;老先生写字,他展纸磨墨,然后垂手立在一旁,安静地看着老人展纸挥豪。老先生看到倪进祥为人勤奋、又聪明好学,就收他为徒,并把自己的《全唐诗》、《三字经》等古书借给他。“这些线装的古书就是我的启蒙,那时是‘臭老九’的东西,现在可值钱了。”倪进祥笑着对我说。倪进祥对经典书籍爱不择手,揣在兜里,喂猪烧柴之余就拿起来诵读。老先生作古以后,倪进祥成了接班人,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为乡亲撰写对联。从艺的渴求与热情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的倪进祥总是让人感觉很“硬气”,说话掷地有声、中气十足。有的人说倪进祥很“装”,“很爱在场面上出风头”。但只要细品他的执着,就会明白,很多大家不能理解、“超出常规”的东西,源自一种坚强和珍惜。

倪进祥--中国书协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副主席 倪进祥--中国书协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副主席

——“靠着磕头打滚筹到了学费”。1989年,倪进祥下定决心自费去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系深造,但母亲刚做完直肠癌手术,家里一贫如洗。为了学业,他硬着头皮挨门挨户找亲戚家借钱。世态炎凉,“景上添花常见,雪中送炭却少”,亲戚见倪进祥没有家长陪同,生怕借出去的钱“打了水漂”,只有报以“爱莫能助”的尬尴态度。面对婉言的拒绝,倔强的倪进祥在雪地上磕头、打滚 ,叔叔伯伯拗不过他,只好你一百、我两百的帮他凑齐了1000元,圆了他的求学梦。“不知你能否体会,在别人鄙夷的眼光中,尊严哗啦一声全碎掉的感觉。但是今天碎掉的尊严,我会用千倍的努力,换来真正值得追求的理想。”
——“为了理想,世上没有哪一种苦能让我低头”。倪进祥至今仍记得:“一进校园,我就像久旱的禾苗逢到甘露。以前没钱买书,书对我来说是奢侈品。大学图书馆里的书应有尽有,内容丰富多彩,又有专家教授现场点拨,身处这样的氛围,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头饥饿的牛,在广袤的大草原里大口大口吃草。”按规定,自费生学校不安排住宿。倪进祥借来的1000元,除了交学费500元,租个房子,买饭票和纸墨笔,一个月不到就所剩无几。头脑灵活又勤快的他去找学校食堂师傅,请求利用课余帮食堂洗菜洗碗,条件是给他一口饭吃。食堂的师傅跟领导一说,领导就答应了:“行,这孩子家庭很苦,学习又如此执着,该帮。”每天一下课,倪进祥就一路小跑着到食堂干活。吃的问题就解决了。几个月后,房租到期,倪进祥就与同乡同学刘诗能商量,“偷睡”在刘诗能床铺底下的地板上。“今天的很多80后、90后肯定无法想象那是怎样的场景。每到就寝的时候,我找来事先准备好的化肥的编织袋,往床底下地板上一铺,侧身滚了进去,铺床的床单刚好遮住床下,躲过老师的查寝。床下很窄,连翻身都很困难,还有男孩子运动后那种令人窒息的鞋臭味,但总算是解决了住的问题”。
——“变废为宝,这是我一个穷学生能持续练习的诀窍。”同学们练习完宣纸随手就扔到纸篓里,倪进祥总会趁着四周没人又偷偷捡起来,在纸空隙处练书法;有时,他会用玻璃瓶装水在走廊的水泥地上蘸水练字,几乎每个黄昏,同学们都会看到这个勤奋的背影;也有好心的同学把自己的宣纸赠送给他。甚至,倪进祥没有图书馆的借书证,也有老师把自己的借书证借给他。
——“所有讥笑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在最难的时候,倪进祥曾利用课外时间去美术系当模特,一小时8元。当时还没有“勤工俭学”这个概念,他的这些做法遭到一些同乡同学的耻笑:“你给人家刷盘洗碗不算,还睡在人家床铺底下,捡人家扔掉的宣纸,这哪像个大学生,你不仅丢尽了自己的脸不算,还丢尽了我们无为县人的脸,真是活受罪,还是赶快回家种地去吧,别在这里丢人现眼的。”听着这些话,倪进祥心里五味杂陈,脸上真像被人打了几巴掌,羞的火辣辣的。但他知道,如果现在就说“放弃”、就回家种地,一定会被这帮小子笑话一辈子,也没有脸面对帮助过自己的亲戚朋友,而理想将随之破灭。自那以后,倪进祥反而卯足了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更加发奋学习,同学们周末出去玩,他就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看书,或在宿舍里练字,课堂上不理解的内容,下课后上门找老师讨教。
我想,在了解了他这段不同寻常的求学经历后,你一定能理解,一个一直追逐理想的人,他该有多么强大的内心和多么激昂的热情!
然而校园生活是如此短暂,又或许一个人的成功需要更多考验。“条条道路通罗马”,在这个过程中往往需要不断校正自己选择的路线。1990年,倪进祥母亲的直肠癌复发做了第二次手术,本已赤贫的家债务累累。这次,倪进祥明白,是时候为家庭做出牺牲了。倪进祥含泪离开学校,回到家乡与哥哥、姐姐一道,共同挑起摇摇欲坠的家。
“贫贱不磨其志”,是我能感知到的、倪进祥身上最大的亮点之一。虽回家种地,却不忘学业,常常忙里偷闲,挤出时间看书练字。在田间地头,别人吃饭歇脚,他却不知不觉用手指在土里比划起来。当过兵的倪合亮看见小老乡这副“走火入魔”的模样,对啃着窝窝头的他说:“部队是个大熔炉,爱惜人才,你有真才实学还是去当兵吧。你如果呆在家里,就算考上了美术学院,家里也供不起学费啊。”老乡一句话点醒了倪进祥,从此也开启了他绚丽的军旅生涯。
同年10月,他报名参军,部队接兵干部发现倪进祥的特长,四个接兵部队都争着要录取倪进祥入伍。新兵们都希望能分在繁华的城市,可常年在苦难与追求中挣扎的倪进祥却认为——越艰苦的地方,越能磨练自己的意志;越是人才奇缺的地方,领导定会更加重视人才;越是人家不愿意去的边远地方,才越能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在众多不解的目光中,他毅然选择了最边远、条件最艰苦的沈阳军区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高炮旅。
军旅生涯真的一点点成就了倪进祥。高炮旅把“穷孩子”倪进祥当成一块宝,把他安排到图书馆,还专门腾出房间给他当书法工作室。倪进祥永远难忘那沓没有报销的发票。那时,旅宣传科少校科长王法祥对正在四处搜罗便宜宣纸的倪进祥说:“你需要买纸还是买书就去买,把发票给我。”就这样,王科长每年都要给倪进祥解决三四千元的纸墨笔费。后来王科长转业时,倪进祥在帮科长收拾东西,才赫然发现抽屉里有好几千元签着自己名字的未报销的发票。原来,平日省吃俭用的王科长是自掏腰包支持他自学成材。“识才爱才的领导令我感恩一生。”
倪进祥--中国书协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副主席  倪进祥--中国书协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副主席

学书法需要氛围和环境。基层连队,整天摸枪弄炮,一日作息安排满满当当,属于自己的时间很有限,倪进祥却利用所有训练间隔和休息时间,心摹手追,笔耕翰墨。在部队的支持下,每逢周六放假,他便乘火车从东北赶来北京,学艺拜师。买不起卧铺,火车上就拿出几张旧报纸,朝座椅底下一摊,一路躺到北京。出站后不顾周身酸疼,立刻坐公交车赶往名贤家中求学。“从一个人身上学一项长处,向十个人学习就会学到十项长处,积少成多,技不压身。”入伍19年来他利用节假日,先后走访了26个省100多位名家,并带上作品当面请教。其求学精神,竟也感动了启功、沈鹏、李铎等诸多书法名家,为其指点迷津。
1992年7月,全国第五届书法大展在沈阳评选揭晓,倪进祥投寄的书法作品落了选。在政治部主任卞友祥上校的支持下,为了查找自己落选的原因,他专程赶赴沈阳,用三天时间,把获奖和参展的500多件作品看了三遍,把好的作品用笔记本抄一下带回部队,边看边琢磨,终于找到了自己作品落选的原因:作品尺寸太小,原创性不强,用笔不够大胆,章法不新颖,所书内容没有新意。从那时起,“提高自创能力”成为倪进祥一直的努力方向。他开始如饥似渴地研读古今书论,大量临摹传统法帖,努力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书法艺术语言。
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努力,书法创作突飞猛进,他自撰自写了500多副书法作品向军内外投稿,其中,“丹心磨砺,卫山河大好;桐竹齐鸣,唱世界和平”自撰楹联作品,被选送赴美参展;“书傲骨丹心,字里行间藏虎豹;展文韬武略,雄风墨韵铸军魂”在全军书展中获二等奖。“仗剑读兵书,休言伯乐居何处;潜心诵论语,振济乾坤在此时”言志联在《中国楹联报》发表。1993年10月,倪进祥选送的作品在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大展中获奖,成为全军唯一的获奖者;1996年,倪进祥的作品又在全国第六届的中青年书法大展中荣获三等奖;2004年,作品在全国第八届书法大展中荣获最高奖;2008年12月,倪进祥的作品在第四届全军书法展中获一等奖。部队专门拨出经费为倪进祥出版了硬笔书法集、毛笔书法集;为他举办两次个人书法展 。1997年8月1日,他的自学成才事迹被拍成电视专题片《翰墨凝长城》,在黄金时段播放。2007年3月,倪进祥经总政宣传部提名参加解放军文化艺术代表团,出国访问意大利、埃及、坦桑尼亚。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他的成才事迹。
悟书道,自成一家通三元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不乏“燕雀寻常调”,却渴求“黄钟大吕之壮声”。20年前,倪进祥拿着自己的书法作品,求教于安徽芜湖书画院院长倪肇鹏,先生审读其作品后,一针见血指出:“写得太甜,当属‘通俗唱法’,如果想在中国书坛争得一席之地,必须走常人不敢轻易走的路。”因此就势利导,建议他学章草。这对尚属弱冠之年的倪进祥来说,无疑是一座险峰,也是无限风光的奇峰。
章草这门古老书体,从西汉源头初创,经过魏晋振兴,赵宋衰微,于晚清、民国至今,已经是一门曲高和寡的书体。章草之难,难在难识,难记,难认。就像我开头所述,十个字也得辨认半天。章草不像楷书,一目了然;也不像行书和今草,初涉其中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面对这座巨峰,又该如何选择?人生苦短,眼看着诸多走行书和今草的年轻书家,都少年得志,成了大名,如今从头开始,“不走寻常路”,不得不慎审思考。
“不走寻常路”,似前方点亮一盏明灯,倪进祥走上了研习章草的漫漫征途。是的,关于书法研习历来有“汇通三元”的说法。“三元境界分入世、出世和遁世,入世境界是以儒家思想为审美导向,强调法度与规则,它是从无法到有法,如汉隶、唐朝的楷书;出世境界是以道家思想为审美导向,强调线条的自由和人性的解放、无拘无束,它是从有法到无法,如唐宋时期的行书、大草书;遁世是以佛教与道教的汇合—禅宗为审美导向,强调思想境界、灵魂绝对的解放,完全彻底地与世俗决裂,譬如章草。”汇通三元,让倪进祥对美的认识进一步升华,划清了美与丑、雅与俗、“通俗”与“美声”的界线。
通向真的艺术之门,有时也像是地狱之门。没有脱抬换骨否定甜俗,就不会有惨淡经营追寻高古;没有禅定,就不会羽化。学书路上,挤满了行者,很多人写了一辈子,都没有脱俗,或者只是不断重复自己。临一件明清行草,只要假以时日,投以精神,总能临像。可是临陆机《平复帖》,恐怕单就认出所有文字,也得耗费一番心血。章草高古,就像白云深处的高僧,轻易也接近不了,即使走近,也会被其凛然佛态吓得不敢问津。陆机不是专业书家,而是西晋大诗人,胸无文韬,怎能写出如此旷世经典?倪进祥首先抱定《平复帖》,是喜欢陆机的诗。临写到后来,就觉着此件作品的线条,跟嵇康的《文陵散》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是用线条讴歌生命,后者用是音符咏叹人生。临帖临到此番境界,就是人生和艺术的一次涅槃。
有趣的是,章草自古就跟军旅有缘。史游的《出师颂》,就是一部出征文书;而《云梦睡地虎》、《青川木牍》中的多件作品,都是出自当时军队下级士卒和小吏之手,写的即是战斗文书。因其省略笔画,用笔简捷,不仅传递了当时军机,也透出书写者情性,于是一件件经典之作,就在战火硝烟中诞生。身为当代军人,有此一理,倪进祥更加痴迷章草,枕头下方、军装口袋,总是揣着那件本不知展抚了多少遍的章草法典《平复帖》,训练间隙,熄灯之后,总是揣摸展玩,浸润其间,乐而忘返。
从《平复帖》发韧,而后是《急就章》《十七帖》。一帖一年,或者一帖数载,浸润期间,乐此不疲。
细研书法史,倪进祥还发现:自明清以来,凡是书法能写出个人面貌的大书家,都跟章草有缘,尤其是草书大家。于右任的今草里,有着章草之胎息;王遽常高举复古大旗,章草写得风神萧散;高二适化章草为今草,写出人生沧桑;当代花鸟画大师李苦禅,用章草笔法入画,花鸟臻入化境。前贤的成功,也向他昭示:一件章草作品,如果没有自己的笔法和性情,写得再好,充其量也只是照葫芦画瓢。原本他学书法,是从秦篆汉隶入手的,而章草就是隶书的草化,汉隶的中锋行笔,为习草打下了坚实基础,又参以《十七帖》、于右任的草书,如此渗透滋润,使这古老的艺术奇葩,写出了用笔简远空灵、雄浑遒劲、恣肆古雅的面貌。
书法是线条艺术,书法家只有掌握法度,充分领悟并纯熟驾驭线条,才能水到渠成,使有法的线条造型成为表现“神采”的载体,以达到艺术作品形与神相统一的最高境界。倪进祥常用“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来强调用笔的重要性和灵活性,这种境界正是孔子所谓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在对艺术的苦苦求索中,他想到水稻在未杂交前,每亩只收五、六百斤,而杂交后的收成是每亩一千多斤,“选优秀的母稻和优秀的公稻,优势互补,涵花授粉,就形成高产的水稻。”倪进祥灵机一动:如果把古老章草和现代今草这两种风格各异的草书“杂交”会是怎样的一种风格呢?于是在反复临张芝、李靖、皇象、智永等古代章草大家的名帖,借鉴于右任、林散之、王遽常、沈鹏、马世晓等当代大家的笔意的基础上,倪进祥将今草的潇洒、情趣融入章草的高古、浑穆之中,用他的通俗说法就是用40%的章草基因、40%的今草基因加上20%自己的创意,在用笔上,注重随意自然、简约、空灵,气格平和、高古、力求原创性,最终形成独具一格的草书风格。
倪进祥小时一次玩耍跌落,被板凳砸破右手,留下一根“五掰”无名指。按照常规的执笔法,无名指是抵管的重要一力,可因无名指残缺,就不能按约定俗成执笔了。“缺憾化特色”,热爱钻研创新的他以古为师,总结并推广了独特的三指单勾悬腕执笔法,用大拇指和食指的指尖(手指最敏感的部位)控制笔管,中指作后盾,达到“心手双畅、翰逸神飞、随心所欲”的境界,这种执笔法大大提高用笔的灵活度,增强了对长锋柔毫的控制能力。
“书法最高层次的较量,不是比作品的功力,而是比作品格调、品位和内涵,有的人对雅和俗分辨不清,不知什么是雅,什么叫俗。审视一件作品的雅与俗,首先,从取法上看是雅还俗,看线条是否自然有度,气息是否平和、高古、简练、空灵、儒雅。如果是有意安排,过分强调技术性,强调小动作,线条做作火气十足、相互抄袭,毫无个性,便入俗流。其次,作品的内容是雅还是俗。例如,一些被人写烂了的陈词俗语便是俗。通过作品内容、线条和章法,也可以反窥出书法家的自身修养。”倪进祥如是说。
虽然,我也曾听过不少持批判意见的说法,认为“倪氏之书”有一点过早结壳。其实,我以为从风格的角度来说,风格就是一种壳,关键是看壳里包裹的东西是否有品位与价值,越是大家名家,往往个性的东西也越强烈,只是我们的社会习惯于人书俱老的传统。其实,我们的社会从来不乏少年英才,比如王勃、王希孟,王献之,少即有书名。相对那些伪传统的书家来说,就是获得再多的奖,卖了再多的钱,如果盖住名字,我们都不知道作者是谁的时候,那能算成功么?我们再回过头来品味“倪氏之书”的时候,可以发现原来他也是在一种很纯粹很传统的书写,他强调的线条质量与格调恰恰是我们书法传统中的核心精神,在他的笔下,我们能感受到一种简约高古的气息、绞转间的苍莽与浑朴,能感悟到他的匠心独具。简言之,寻常之中潜藏古拙,素朴之中蕴含妙理,浑厚之中弥漫着圆融。这一切,无不使得他笔下作品意味深藏、意态古雅、意境简远。
修根基,结联作对妙趣生
纵观当代书法,虽然从表面上可以说繁荣,但与社会文化发展的步伐却没有一致,最主要体现在所书内容的苍白与空泛。内涵与底蕴的缺失,屡屡反映出“舍其本逐其末”的文化现象。
什么是有根基有内涵的真正书法大家?给大家讲个故事。“当代草圣”林散之在去世前有个愿望,即是能葬在诗城马鞍山。我想,因为那里有诗仙传说与青山。在江浦的林散之纪念馆内,林老的墓碑上赫然写着:诗人林散之墓。我没考证林老为何没有从众言以“草圣”立碑,但我猜测,诗在他的心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诗,是一个传统文人最高的精神理想,因为诗,让他获得了精神的栖息、境界的升华。尽管,现在诗和诗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风光不再。
早在倪进祥锐意走新路的时候,已意识到“花艳望根”的道理。反观倪进祥的成长,也始终伴随着对“诗”的敬仰,对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求索。而他在楹联、旧体诗学习上,亦显现出过人的悟性。
当初倪进祥欲投师杨尚模先生,杨老因年事已高,不想收徒,故出一上联想吓退倪进祥:“一撇如刀,劈开金山分白玉”,倪进祥一时未能答出,在骑车返家的路上,突然,车轮将一颗小石头弹入河中,溅起朵朵浪花。这一极其平常的现象激发了倪进祥创作的灵感,他脑海中立即跳出“三点似石,击起艺海卷狂涛”的下联。当他调转车头,再次叩响杨老得门,并将此下联送呈杨老先生时,老先生欣慰地笑了,破例收下这个关门弟子,并对他说:“每星期过来一次,每次自写一首诗带来给我。”
为了表决心,倪进祥曾在拜师之初写了一首自勉联 “笔扫千家法 墨融万古情”。杨老看后说:“此联撰得不错,但有一个字需要改。这‘扫’字太狂,笔扫千家法,等于是把古人的东西全部扫除掉了,你不学古人,怎么能成书法家呢,太目空千古了。”倪进祥后来把“扫”改成“破”,并解释说:“这个‘破’字虽然也很狂,但它含破阵的意思,要破这个阵必须要研究这个阵,要了解这个阵,含有先继承再打破的意思,破旧立新。”杨老直夸倪进祥这字改得好。
倪进祥即兴撰联,以对联示人,而且气势恢宏。1994年7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和军委张震上将、于永波上将等领导亲切接见倪进祥时,他在抽一支烟的时间内现场给刘华清上将作出嵌名联“华夏千秋扬正气,清风万丈贯钧天”,刘华清看后开怀大笑。后来他又给胡锦涛总书记撰联为“锦现宏图,万象和谐腾浩气;涛迎旭日,九州崛起振雄风。”;给郭伯雄上将撰联:“伯乐扬鞭,风云催阵马;雄韬济世,虎帐运奇谋”;给吴玉谦军长撰联为“玉案决戎机,春生细柳;谦怀帅甲士,铁铸边关。”……联句用典含蓄、气势恢宏,展军人襟怀与风骨,被军内外赞为军营中的“林大秀”。
“腹有诗书气自华”,倪进祥在楹联创作上游刃有余的功力来自他古典文学的深厚积累。他还总结出一套易记易学的“诗联创作速成法”在军内外推广,为弘扬国学做出了贡献。
 采访中,倪进祥对我说:“书法界的竞争,归纳起来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书法本体实力的较量;第二层次是书法家字外功夫的磨练;第三层次是书法家道德修养和人格力量的抉择。当代一些书法家比较注重书法本体实力的积累和发挥,而忽视了第二、第三层次的修炼。这是造成当代书坛群心浮躁,底韵肤浅,追随时风,千人一面,泯灭个性的书风的重要根源所在!”因此,倪进祥坚持德艺双修、文墨并进,在第八届全国书法大展文化素质考核中他的得分名立全国第一,并容登获奖光荣榜之首。倪进祥为贺兰亭奖揭晓自作的“书道精深,万毫通八法;兰亭俊秀,一序冠千秋”;为孙中山纪念馆撰的“推行民主,解放民权,关切民生,励志兴邦称国父;唤醒国魂,探寻国策,弘彰国运,求真务实得民心。”;为北京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幕式撰的“展五千年画卷,气势恢宏,规模盛大,赏万缶鸣雷、万焰呈祥、万象更新,显国力、振国威,奥运雄风惊世界;慑六十亿人心,构思独特,演绎神奇,望九天焕彩、九龙献瑞、九州开泰,铸民魂、长民志,鸟巢圣火耀苍穹”;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撰的七律“开放国门三十载,神州处处喜盈盈。翻天覆地雄风起,勤政惠民实力增。改革狂澜催巨变,创新伟略出精英。太空行走五星耀,大振中华万众心”等自作诗联,纷纷在全国各类诗联大赛中摘金夺银,足见他传统文化的底蕴。
解放军书法院院长李铎这样评价倪进祥:“他悟性极强,这点对于学习书法特别重要。比方说,他喜欢章草。把古今章草帖拿来学习,他能够通过读帖悟进去,和帖上的字对话,这就叫作悟性。通过这种对话,了解了当年写章草的人是怎么写的、如何下笔的、结构是什么、特点是什么?好像当年章草的老师就在跟他对话,这就叫做悟性。他学了章草,他又从章草里面冒出来。他入进去、能冒出来。所以,他写出来的章草既有章草的味道,又出于章草的范围、特点。有自家的面貌和特点,这就是他的可爱、可喜之处,所以,他就能够获奖,他能取得成功,原因就在于悟性超人。”
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丛文俊撰文评价他:“其字形结构和笔法能跳出典型的章草模式,他对章草有了独到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诠释。
中国书协理事、中国美院博士生导师王冬龄评价他:“是当代军旅书坛涌现出来的实力派书家之一。作品结字宽博典雅,线条圆润流畅,格调不低;自撰自书的对联,所撰楹联立意高远,对仗工整,辞旨超拔。” 现任中国书协主席张海曾致函称赞他“在书法和诗词楹联创作上独辟蹊径,成果丰硕,堪称当代青年书法家的楷模。”当代著名书法泰斗启功称赞他:“不仅书法写的高古,而且楹联也写的大气”。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先后三次为他的展标、书名和斋号题字,勉励他“诗书并进、德艺双修。”
中国楹联学会会长马萧萧称:“倪进祥的楹联气势恢宏,对仗工整、少年老成,后生可畏。”
情意深,滴水之恩涌泉报
一路走来,面对紛至沓来的荣誉和表彰,倪进祥都会“饮水思源”,昔日点点恩情涌上心头。他说:“书品与人品的统一,是艺术的一种内在规律,要写好书法先学会做人。”因此,他以弘美德、报恩情、施大爱为己任,以一己微小之力播撒春风细雨。
在北疆服役期间,部队施行封闭式管理,“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文化生活稀缺,不少战友在空虚寂寞之余,对前途一片迷茫。这样的情形,倪进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想:何不组织战士们学书法,播撒书法火种,弘扬国粹人文,如此既能陶冶情操,又能让大家掌握一技之长。于是,就利用休息时间,为20多个连队搞巡回书法讲座,带出了一支“梯形”书法队伍。
战士陈竹林,因为被部队安排当饲养员而苦闷。倪进祥为他撰写了“竹耸云天凭地起,林藏峭壁任君攀”的嵌名联,贴到养猪的小屋,以激励他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学文化、学书法。半年后陈竹林就有书法作品在《佳木斯日报》发表。1995年,陈竹林终于顺利考入郑州高炮学院。陈竹林走后,新兵刘严接替他当“猪倌”,同样的苦闷也缠上了这个小伙子。当倪进祥拿着一支毛笔、一盒墨、50张宣纸出现在猪场时,愁眉苦脸的小猪倌惊呆了。一年后,刘严的篆刻作品获全国书法大赛金奖。“新时期青年士兵楷模”向南林,刚一入伍就在倪进祥的潜心帮助下,认真学习书法创作,很快就成为旅里有名的“小书法家”,创作的作品先后10余次在“腾龙杯”、“北海杯”等各层次的书法大赛中获奖。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倪进祥所在部队,仅取得市级以上书协会员资格的就达200余人。2002年3月,倪进祥利用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进修的机会,组织在校学员学习书法,带出了一支500多人的书法队伍。倪进祥调到总后勤部以来,还先后应邀到海军、空军、总装、北京军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总后油料研究所、中央国家机关党校等单位讲学,广泛传播艺术火种。并应邀随中国文联慰问团赴河北西北坡、湖南资兴、陕西宝鸡、山西运城义务为老区和灾区群众创作作品300余幅。
军营之外,倪进祥依然以弘艺报恩之名孜孜不倦。十余年来,他义务为军内外3000余名书法爱好者书信辅导一万余次,邮寄费就花掉五万余元。担任佳木斯的《青少年书法报》特约编辑,他把淘汰的作品带回部队,利用业余时间为全国众多的落选者一一批改寄回。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学生胡海成,1998年考上学校时,就热爱上书法,不久便壮着胆子向《青年书法报》投了稿,没想到竟引起了倪进祥的注意。倪进祥在他的作品上写满了鼓励的批语:“湖南一师是一代伟人毛主席的母校,你一定要努力,要为他老人家争光。”第一次投稿就能得到编辑的指导鼓励,胡海成很激动。之后,胡海成经常寄作品给倪进祥,每次倪进祥都细心给予指导。从1998年到2002年,短短4年时间,胡海成从一个站在书法门外观望赞叹的孩子,成长为可以任意挥毫泼墨让别人观望赞叹的青年书法家,作品屡获国内书法大奖,被《中国书画报》评为“2002年中国青年书法家百杰”。而他与倪进祥,竟素未谋面。
入伍以来,他辅导军内外3000余名书法爱好者运用三指执笔法,目前有200余人的书法作品打入国展,其中37人在国家级书展获奖。
因工伤失去双手的赵靖永远记得,他在伤痛与贫穷中折磨下仍坚持不懈地用嘴含笔练字,最艰难的时候,是倪进祥全力帮助他,为他筹资出宣传册,为他上下奔走,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企业家的重视和关注,最终让阳光透进苦难的人生;曾身陷牢狱的陈永力永远记得,第一次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倪进祥的事迹,便萌生了拜师的念头。没有想到,短短一个星期,在他想象中应该不可攀的倪进祥,竟给他寄去文房四宝、宣纸、字帖,让他勤加练习。因为表现积极,陈永力受到了减刑的嘉奖。
倪进祥的收入不高,生活也过得简朴,但绿叶对根的深厚情谊却让他格外“大方”。倪进祥的启蒙恩师杨尚模先生想出版个人画集却苦于两袖清风,倪进祥双手奉上自己积攒的10万余元,让老先生的夙愿得以实现;倪进祥时刻牵挂着家乡建设,带头捐资造桥修路,为老家100多个农民书法爱好者提供宣纸和参展的路费。他在北京的工作室,也成为全国各地囊中羞涩的书法同好的栖身之所。倪进祥这样的行动,在价值多元的今天,总是容易被别人曲解,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在“秀”、在“挣名”。但倪进祥却笑笑“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做我自己应该做的事,只要不愧对军人、书法家、老师这样的称号就行。”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就是倪进祥,人生无驿站,修艺无止境,大爱铸军魂!


 倪进祥--中国书协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副主席
 
倪进祥艺术简介
倪进祥,男,汉族,1972年10月8日出生安徽无为。1991年入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解放军书法创作院艺委会委员、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总后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书法家。主攻章草,擅长自作诗联。书风高古,用笔空灵,注重原创性,力求诗书并进,德艺双修。其作品28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书展,其中在全国第五、六届中青年书法大展中连续获奖,在全国第八届书法大展中获“全国奖”,并多次在全军获一等奖。出版个人专集4部。1992年11月被国家民政部和总政治部评为“全国军地两用人才先进个人”。2000年被中国书协评为“全国首批德艺双馨书法家”。曾应邀到意大利、埃及、坦桑尼亚、日本访问交流。2008年被中国书协评为“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全国先进个人”。2009年被中国文联评为“全国送欢乐下基层活动贡献奖”。2010年8月被总政评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有作品被选送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韩国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曾应邀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后勤指挥学院等高校讲学。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曾专题报道。曾4次荣立二等功,2次荣立三等功,两次荣挂学雷锋银质奖章。其书法艺术曾得到启功、沈鹏、张海、李铎等名家的好评,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作品润格:1万元/平尺,收藏电话非诚勿扰:010-56053436
上一篇:没有了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