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机构介绍
国家政策
机构成员
文化工程
融资合作
专家顾问
文化产业
文化项目
活动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最新要闻
中国文化进万家工作委员会
春早笔驱闲,艺开园博园
新时代新征程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前进号角(坚
二十四节气彰显中国气韵
好雨时节 润物无声(二十四节气·雨水)
四季轮转 标注岁月
证书查询
著名书法家张乐呆书法晋京展举行
时间:2018-05-08 13:50 作者:张玲玉
来源:文化在线
【字体:
大
中
小
】
2018年5月6日上午,由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主办的张乐呆书法晋京展,在北京市西城区西黄城根21号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展厅举行开幕式。
活动现场
崔陟会长主持开幕式
中直书协副会长赵铁信发表讲话
曲阳县宣传部长李素娜讲话
河北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吴占良讲话
参加盛会的嘉宾有: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原副司长赵铁信、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崔陟、北京军区联勤部营房办原主任郝顺民、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原副团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朱宝光、河北省邮政储蓄银行原副行长冯兵强、河北省书协副主席保定市书协主席吴占良、保定市书协秘书长陈伟、曲阳县委宣传部长李素娜、北京曲阳商会会长刘占科、曲阳峪尔酒业有限公司经理王梅普。
出席的嘉宾及艺术代表有:陈晓、刘宏图、夏晓良、张玲玉、张德俊、刘殿林、成星、陈金文、张坤、林伏光、刘大新、张深伟、侯尔勇、刘大玮、张灿华、张玲莉、陈幼民、张培公、著名作家靳天民等等。
还有曲阳县陈文增定瓷艺术馆、曲阳县诗词楹联协会等团体。
赵铁信会讲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能参加自己家乡艺术家河北曲阳张乐呆书法晋京展非常的荣幸。高手在民间,曲阳藏龙卧虎孕育了一大批像张乐呆先生一样优秀的艺术人,他们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潜心学习,摸索发现,不断研究,才取得了今天的骄人成果,是曲阳的骄傲,是榜样文化传承者,必须学习和弘扬好。祝贺张乐呆先生取得的业绩,并祝他在艺术之旅上不断有新的收获。
曲阳县宣传部长李素娜也表示:曲阳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孕育出了名垂青史的蔺相如、杜弼、王安中等多位宰相, 黄石公、杜台卿、杨琼等几十名哲学家、史学家、军事家、战略家和雕刻艺术家。
展览的举行,必将为曲阳书法事业全面开花、繁荣发展增加动力,书法也必将为文化强县建设增添更多的光彩华章!
今天的活动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我们将陆续带领我县优秀艺术家进京举办艺术展览展示,通过北京这个窗口,面向全国推广我县特有的雕塑文化、陶瓷文化、民俗文化等优秀艺术文化,积极响应习主席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张乐呆先生致答谢辞
战友京剧团副团长、京剧表演艺术家朱宝光现场清唱京剧自作诗以示祝贺
乔仁和副会长宣布展览正式开幕
北京曲阳商会常务秘书长夏晓良向各级领导介绍活动情况
此次共展出张乐呆书法作品100多幅,包括了篆、隶、楷、行、草。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展现在观者的面前。其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体现了张乐呆在书法艺术上与时俱进和探索创新的成绩。
。张乐呆说:“这些作品是近年来探索书法的总结,借用此次展览的机会与大家共同交流,希望在书法艺术上更加成熟。”
嘉宾合影
现场创作
张乐呆,汉族,一九四七年九月生,河北省曲阳县人。曲阳县文化馆馆员,政协曲阳县常委委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曲阳县书法家协会会长;河北省书画院特聘书法教师,河北省特色艺术创作领军人物,中国老年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他的书法从唐楷入手,后学二王。数十年临池不辍。真、草、隶、篆、行五体皆能,尤精小楷。近年来在报、刊发表书法及诗词、楹联作品三百余幅(首)。从上世纪90年代始先后参与了毛泽东诗词碑林书写及全国各类大赛并获奖。多件作品被东南亚等国家友人收藏。
2004年6月小楷《道德经》获全国政协教科文委、中国新闻社举办的全国诗、书、画大赛一等奖,并在人民大会堂被国家领导人接见;2007年获首届中华文人书画名家邀请展暨“沃豪杯”全国书画作品大奖赛特等奖;2008年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群文系统书画大展赛中小楷《道德经》获唯一金奖;2010年小楷《金刚经》被五台山藏经阁永久收藏。传略先后被收录于《当代文艺家名典》、《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华纵横大型书画集》、《中华文人书画精品集》、《全国群文系统书法、美术大展获奖作品集》、《中国知名书画家》《中国盘古文化书画集》等专著。并被授予中国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名家称号。2013年5月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张乐呆书法选集》。
来自部队的首长、企业领导、业内人士、新闻媒体等各界朋友1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本次展览将持续到至5月10日。(文/张玲玉 摄影/张深伟)
著名,书法家,张乐,书法,晋京,举行,2018年,5月,6日
打印
上一篇:
第二届“中国手艺”创意设计比赛在京启动 让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
下一篇:
资助225名贫困学子 “帝智栋梁关爱行动”在吉林省启动
相关信息